隱功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高穩定電解質和極薄涂層技術,成功解決了無負極結構面臨的三大核心難題:負極循環效率偏低、電池膨脹控制難度大、鈉金屬沉積均勻性差。

突破310Wh/kg!隱功科技無負極再度刷新鈉電池能量密度紀錄!

在一場全球性的電池技術競賽中,中國科技企業再次展現出引領姿態。江蘇隱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隱功科技)近日宣布,已成功研發出能量密度達310Wh/kg的無負極半固態鈉電池,這一數值遠超當前主流鈉電池產品,甚至比部分鋰電池更具能量密度優勢。這一技術突破將鈉電池的性能邊界推向了新高度。通過無負極技術與半固態電解質的創新結合,隱功科技不僅解決了長期制約鈉電池商業化的能量密度瓶頸,更在低溫特性、成本控制和循環壽命上實現了協同優化。據悉,該電芯能量密度已獲得輕工業化學電源研究所認證,并有望在2026年實現批量。

技術突破:無負極與半固態的融合創新

無負極鈉電池技術被視為鈉電池行業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與傳統鈉電池相比,該技術直接去除負極活性材料,僅保留負極集流體。在充電過程中,鈉金屬在集流體表面原位沉積,從而實現了結構簡化與能量密度提升。

隱功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高穩定電解質和極薄涂層技術,成功解決了無負極結構面臨的三大核心難題:負極循環效率偏低、電池膨脹控制難度大、鈉金屬沉積均勻性差。

半固態電解質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電池的安全性,并拓寬了其工作電壓范圍。依托功能性添加劑的協同作用,在正負極表面構筑穩定的電極/電解質界面,既提高了自生成負極的可逆性,也增強了高比能正極的穩定性。

“310Wh/kg的能量密度指標是鈉電池邁向高端應用市場的里程碑?!彪[功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王飛表示,“該技術同時實現了-40℃-60℃的寬溫域工作能力,滿足極端環境下的使用需求?!?/p>

性能優勢: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雙贏

與當前主流聚陰離子+硬炭體系鈉電池(能量密度約100Wh/kg)相比,隱功科技的無負極半固態鈉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兩倍。即便是與常規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相比,能量密度也實現顯著的提升。

在安全性方面,半固態電解質大幅減少了液態電解液的使用比例,降低了可燃性風險。該電池已成功通過穿刺、過充、過放等安全測試,顯示出極高的穩定性。

成本同樣是隱功科技的核心優勢。無負極結構省去了硬碳負極材料及相關生產工序,使電池制造成本較主流方案降低30%以上。正負極集流體均采用鋁箔,進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

產業化進程:從實驗室到量產的戰略布局

隱功科技已規劃清晰的產業化路徑,計劃在2025年內完成首條GWh級產線建設,2026年實現規?;慨a。

在產品線布局上,隱功科技已開發出三大系列產品:隱峰(高比能)、隱速(高功率)和隱護(高安全),此次推出的310Wh/kg電池屬于隱峰系列的高比能產品。不同產品線,可滿足低空動力、輕型動力、汽車動力、汽車/摩托車啟動、工程機械領域頭部客戶的應用需求。

據隱功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朱健透露,在市場拓展方面,本款隱峰系列產品已獲得國內低空經濟及無人機頭部企業的聯合開發邀請。

行業影響:重塑鈉電池市場競爭力

隱功科技的技術突破顯著提升了鈉電池在全球及國內能源創新層面的競爭力。310Wh/kg的能量密度使鈉電池首次具備與中端鋰電池抗衡的資本,有望加速其在電動汽車、低空飛行器、無人機等高端領域的應用。

業內專家認為,無負極+半固態的技術組合將成為鈉電池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方向。而隱功科技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并推進產業化。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鈉離子電池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補充,正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EVTank在《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預計,2030年中國鈉離子電池的實際出貨量將達到109.3GWh。

展望未來,EVTank分析,隨著鈉離子電池在技術和性能上不斷突破,疊加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及規模效應的逐漸釋放,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將逐步得到體現,預計在儲能、電動二(三)輪車、新能源汽車、啟停等領域將部分取代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

本款無負極半固態鈉電池的量產,將顯著加速這一進程。隱功科技也同時聯合全球頂尖高校及產業伙伴,共建鈉電創新聯盟,推動標準制定與專利布局。

“鈉電時代不再遙遠,”隱功科技總經理朱健表示,“從能量密度180Wh/kg(上一代隱峰產品)到310Wh/kg,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我們有望在未來兩年內實現能量密度向400Wh/kg邁進,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更優質的解決方案?!?/p>

ABEC 2025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