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初,美國公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征收至少10%的關稅,并對所謂的貿易失衡最嚴重的國家施加更高的稅率。其中,中國將面臨34%的關稅。

同時,美國對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加征24%-49%關稅,堵截中國通過第三國轉口的傳統策略。
4月10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25%。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國汽車出口美國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不會受到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2024年,中國出口美國的汽車僅11.6萬輛,在中國汽車總體出口數量的占比僅為1.81%。
此前中國大多數自主品牌企業紛紛表示已放棄美國市場,此次關稅調整雖然對我國整車企業影響相對有限,但在汽車零部件方面,美國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成為關注的焦點。
以鋰電池為例,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鋰電池出口第一大市場仍為美國,出口金額為153.1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占國內鋰電池出口總額的比例升至25%,較2023年提升4.2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崔東樹微號
崔東樹日前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中國鋰電池的出口表現相對較為優秀,2020年出口僅有159億美元,隨后上升到2021年的284億美元和2022年的509億美元, 2023年也達到了649億美元的超高水平,但是2024年下降至611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鋰電池出口基本保持在50億美元的月度平穩水平。
可以看到 ,美國的高關稅政策,短期內對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將帶來一定的壓力。
不過,中國控制全球80%的電池產業鏈環節(從鋰礦到設備制造),盡管目前日韓電池企業在美國市場已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其在美建廠仍需依賴中國核心材料。

在上游材料領域,研究機構EVTank數據顯示,中國關鍵電池材料全球市占率均處于高水平,且呈上升趨勢;2024年,正極材料達 89.6%,負極達95.9%,電解液達91.9%,隔膜達79.4%,短期內主導地位難以撼動。
從中長期來看,EVTank指出,未來中國鋰電產業國際化發展,將逐步由貿易為主變成海外投資本地化發展為主,逐步由出口轉變為出海。
據電池網此前不完全統計,2024年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項目超279個,有229個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達6281.88億元。其中,2024年,國內電池產業鏈企業共在海外投資布局27個項目,其中有25個項目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970.31億元,占全年總投資的15.45%。
值得一提的是,統計在內的27個出海項目,全部由A股上市公司投建,包含了電池、電池原材料、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銅箔、隔膜、結構件等項目,除一些輔材以外,已近乎覆蓋電池全產業鏈。
從出海目的地來看,國內企業出海布局地點主要集中在歐洲匈牙利、西班牙等;非洲摩洛哥等;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以及北美洲的美國等。
目前,“對等關稅”引發的不確定性仍在持續發酵,據電池網粗略統計,僅在今年4月份,就有超12家上市公司官宣海外電池及材料相關項目新動態,加速海外建廠或相關項目推進,以規避貿易壁壘,并貼近市場需求。
普利特:海四達首家海外電芯工廠廠房交付
4月6日,普利特(002324)控股子公司海四達在馬來西亞投資的2.5GWh圓柱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舉行了廠房交付儀式及機電安裝工程開工典禮。
海四達馬來西亞工廠計劃6個月完成機電工程安裝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預計2025年三季度投產,屆時將成為海四達海外第一個實現量產交付的電芯工廠。該工廠計劃投資7.5億元,主要生產電動工具、智能出行、清潔電器用圓柱電池,可實現圓柱電池年產2.5GWh。
斥資近百億元!億緯鋰能這一海外工廠獲得許可!
4月8日早間,億緯鋰能(300014)公告,公司全資孫公司EVE Power HungaryKft.(簡稱“億緯匈牙利”)于近日收到匈牙利Debrecen(德布勒森市)政府出具的建筑許可決定,許可億緯匈牙利在德布勒森市建立電池制造廠。
億緯鋰能表示,本次收到建筑許可決定,將有效推動公司在匈牙利的建設需求,且有利于各方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優勢,進一步擴大動力儲能電池的產能規模,持續鞏固和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的影響力、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是公司完善全球化產業布局的重要舉措。
根據億緯鋰能2023年6月發布的公告,全資孫公司億緯匈牙利擬以自有及自籌資金投資建設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投資金額不超過99.71億元人民幣。
年產能約20萬噸!格林美與韓國ECOPRO擬合建正極材料廠
4月11日,格林美(002340)公告,公司與韓國ECOPRO及其下屬公司ECOPRO BM簽署了建設“鎳資源—新能源材料”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印尼IGIP園區并實施IGIP項目,涵蓋鎳資源、前驅體、正極材料的二次電池材料產業核心供應鏈。ECOPRO將參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參股比例不超過20%。
格林美與ECOPRO還將共同投資紅土鎳礦高壓浸出項目,并設立合資企業建設正極材料廠,年產能約20萬噸。此次戰略合作旨在提升格林美在全球高鎳前驅體制造領域的核心地位,促進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符合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寧德時代:德國工廠已盈利
4月14日晚間,寧德時代(300750)披露一季報。在業績說明會上,寧德時代表示,海外工廠盈利能力方面,寧德時代稱,一季度,公司在歐洲市場動力電池銷量實現同比增長。公司在歐洲動力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38%,排名第一,今年以來市場份額仍在提升,持續拉開與第二名的差距。公司德國工廠已經開始盈利。
兩家上市公司將在美建設兩座鋰電池工廠
來自中比新能源(CBAT)的消息顯示,4月14日,中比新能源與康迪集團(KNDI)達成戰略合作,將在美國分階段規劃建設兩座鋰電池生產基地。
目前,中比新能源與康迪集團正在評估選址方案:首期將優先建設電池包組裝工廠,后續將視市場條件適時推進電芯制造項目。兩個項目將采用差異化的股權架構分別成立合資公司。
約50億!星源材質東盟首家鋰電池隔膜工廠啟幕在即
據星源材質(300568)消息,當地時間4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伊斯干達邀請,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作為當地的中資新能源企業代表,星源材質董事長陳秀峰受邀參加在馬來西亞國家王宮舉行的國事儀式,并出席了歡迎午宴。
據星源材質介紹,公司于2023年公告擬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在馬來西亞檳城建設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基地,建成達產后形成20億平方米濕法隔膜及配套涂覆隔膜生產能力。據悉,該基地是東盟地區首家鋰電池隔膜工廠,預計于2025年中期順利投產。
年產20萬噸電解液!天賜材料回應美國項目進展
4月16日,天賜材料(002709)在機構調研中回應公司美國項目的進展,2025年1月,公司與Honeywell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組建合資公司,旨在加速電解液及六氟磷酸鋰在北美市場的規模化生產。雙方將共同投資建設電解液及六氟磷酸鋰項目,目前該項目處于前期準備階段。
天賜材料表示,德州天賜計劃建設的年產20萬噸電解液項目,前期已完成土地購置,正在推進工廠設計及相關環評手續。
杉杉科技與Falcon聯合開發天然石墨負極材料項目
4月16日,據“杉杉通”消息,近日,杉杉股份(600884)旗下負極材料公司杉杉科技與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摩洛哥生產基地,聯合開發天然石墨負極材料項目,加速全球新能源材料供應鏈創新升級。根據規劃,雙方計劃于2025年下半年在摩洛哥基地實現天然石墨的規模化試生產,快速響應全球市場對高性能負極材料的需求。
川金諾:擬投資19.34億元在埃及建設磷化工項目
4月17日晚間,川金諾(300505)公告,公司擬在埃及建設年產80萬噸硫磺制酸、30萬噸工業濕法粗磷酸、15萬噸52%磷酸、30萬噸磷酸一銨、2萬噸氟硅酸鈉項目,項目總投資19.3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6.09億元,流動資金3.25億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和銀行貸款。
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儲能工廠明年初或量產
4月17日晚間,億緯鋰能(300014)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24年,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工廠儲能項目按照既定規劃穩步推進,預計2026年初開始量產,支持海外全球交付。
此外,消費類小圓柱電池方面,億緯鋰能馬來西亞小圓柱電池工廠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25年年初建成投產,將進一步有效滿足客戶需求。
騰遠鈷業擬在剛果(金)投近10億再建銅、鈷冶煉廠
4月21日,騰遠鈷業(301219)公告稱,為了進一步保障公司擴產后國內鈷冶煉企業原料的供應,并配合公司2022-2026年發展規劃,公司擬在剛果(金)新購土地建設年產30,000噸銅、2,000噸鈷的濕法冶煉廠項目。該項目投資金額為9.8億元(約1.36億美元),項目建設周期為18個月。
……
EVTank提醒道,面對復雜的全球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尤其是中歐“競爭中合作”和中美“競爭中博弈”態勢將在中長期,中國電池產業出海是“逆風出行”,將面臨更多挑戰。
“美國建廠困難重重,可以通過其他海外市場建廠,例如在東南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區構建區域性供應鏈,利用當地資源(鎳、鈷)和低成本勞動力,分散關稅壓力。但美國‘原產國原則’限制中資海外工廠的出口,中長期需警惕美國政策反復和全球產業鏈重構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也表示,美國市場地緣政治風險過高,動力電池企業基本不會考慮在美建廠。對沖美國高關稅影響,主要是通過技術授權模式、FOB模式轉嫁關稅、拓展新興市場等策略,逐步將挑戰轉化為鞏固全球領導地位的機遇。

電池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