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寬松的上市門檻以及高強度的融資,使得不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企業得以繼續留在市場,拖延了低端產能的出清,也為現在的行業內卷提供了“助燃劑”。

圖片來源:中侖新材

 6月20日中侖新材創業板上市 圖/中侖新材

“誰不想IPO敲鐘?可現在形勢比較嚴峻,行業又處于調整周期,不是一般難。”

自2023年8月開始,A股IPO便進入了實質性的減速階段,IPO撤單企業更是數不勝數。雖然很多優質的項目上市只是時間問題,但目前行業處于下行周期,迫于資金壓力以及LP等出資方的要求,有不少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上市公司并購。

9月24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并鼓勵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整合。電池網注意到,同日晚間,有5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發布收購事項進展。

“有些擬上市公司是優質資產,對我們公司來說很有吸引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IPO步伐大收緊 并購重組雙向奔赴

近幾年,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國內新能源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鋰電池、新能源汽車以及光伏產業愈發火熱,以電池新能源為首的相關企業更是掀起了一場IPO熱潮,融資、股改、遞表、敲鐘,整個行業不亦樂乎。

數據顯示,2020-2023年,光伏/鋰電板塊IPO分別為21/26家,募集資金總額高達355/470億元,占A股IPO總規模比例為1.8%/2.4%。

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投融資白皮書(2024年)

這種相對寬松的上市門檻以及高強度的融資,使得不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企業得以繼續留在市場,拖延了低端產能的出清,也為現在的行業內卷提供了“助燃劑”。

2023年8月,新“國九條”下發,明確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其實從行業方面來看,新“國九條”的積極意義并不局限于資本市場,由于政策的“扶優限劣”意圖明顯,提高了擬上市公司的門檻,也加速相關劣質資產的退市,有助于產業端供給側改革。

據Wind數據,2024年1-8月,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共發行上市59家企業(其中滬主板13家,科創板8家,深主板4家,創業板22家、北交所12家),較去年同期的243家下降75.72%;募集資金總額42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6.17%。

與此同時,隨著上市監管持續收緊,A股IPO市場今年來掀起了撤單浪潮,IPO終止數量達到同期歷史高峰。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今年已有330家擬IPO企業撤回申請。

電池網注意到,今年以來,電池產業鏈當中已有圣泰材料、江銅銅箔、吉銳科技、誠捷智能、臨工重機、京陽科技、百圖股份、尚水智能等多家產業鏈企業終止IPO,涵蓋了從原材料、設備、電池制造等多個環節。未及叩門,便已回撤。

也正因如此,今年以來,部分原計劃IPO的企業開始流入并購標的市場。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至今已有近10家A股公司宣布收購此前擬IPO企業的控股權。

其中,比較典型的便是通威股份擬不超50億元收購潤陽股份,雙方都是光伏產業老兵,皆是光伏電池出貨量前列公司。潤陽股份曾在2022年謀求創業板上市,預計上市總市值約400億元,雖注冊生效,但最終未能獲得證監會審批,宣告上市失敗。兩者聯姻也是潤陽股份解決自身困境的一種尚佳方式。

在IPO收緊的背景下,并購重組對于擬IPO企業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尤其是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技術,對部分上市公司具備比較大的吸引力。

9月24日,證監會提出,證監會將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進行并購重組,包括開展基于轉型升級等目標的跨行業并購、有助于補鏈強鏈和提升關鍵技術水平的未盈利資產收購,以及支持“兩創”板塊公司并購產業鏈上下游資產等,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聚集。

部分投資機構也表示,并購時代加速到來后,全產業鏈都得找資產,被投企業并購整合也是做大做強的一個方式。

央國企帶頭并購 多家“巨無霸”誕生

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  攝影/電池百人會  于清教

青海格爾木察爾汗鹽湖  攝影/電池百人會 于清教

近期,央國企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一些巨頭公司并購重組,不僅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也觸發了A股相關板塊顯著波動。

9月18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開啟,中國船舶以發行A股股票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這也是“南北船”兩大集團合并后五年來,中國船舶集團最大的一次資產整合。

公告顯示,中國船舶為吸收合并方,中國重工為被吸收合并方。合并完成后,中國重工終止上市并注銷法人資格,中國船舶成為存續公司,將承繼及承接中國重工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

9月8日晚,鹽湖股份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青海省政府國資委、控股股東青海國投與中國五礦及下屬子企業擬共同組建中國鹽湖集團,注冊資本100億元,股權結構為:中國五礦持股53.00%;青海省政府國資委持股18.73%;青海國投持股28.27%。

本次鹽湖股份權益變動完成后,中國鹽湖集團將直接持有鹽湖股份681,288,695股股份(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2.54%),鹽湖股份控股股東將由青海國投變更為中國鹽湖集團,實際控制人將由青海省政府國資委變更為中國五礦。

9月5日,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官宣合并,資產規模將坐上行業頭把交椅,涉及多業務牌照與多家境內外上市掛牌子企業,屬于重大無先例的創新事項。

本次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合并,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并重組的首單,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A股公司公告已完成或進行中的重大重組事件接近150起,其中,央國企重組占比超過四成,并購標的大多能與公司主業產生協同效應,成為資本市場并購重組的重要力量。

不過與民營企業并購有所區別的是,央國企的并購重組主要受產業政策和集團發展戰略的影響,通過產業鏈并購實現資源整合。

業內人士表示,大型國企適當兼并重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行業集中度,避免惡性競爭,還有助于集中資源進行研發,最終實現國有企業做優做強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9月24日,證監會也表示,資本市場在支持新興行業發展的同時,將繼續助力傳統行業通過重組合理提升產業集中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對于上市公司之間的整合需求,將通過完善限售期規定、大幅簡化審核程序等方式予以支持。

結語

在新“國九條”下,IPO不再僅僅是一條簡單的融資渠道,而是衡量一家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尺。對于那些需要融資以進行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的企業來說,在IPO收緊的情況下,并購重組可以作為一種靈活的應對策略,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

當然,在并購重組市場中,同樣只有優質資產的企業才對上市公司有吸引力。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增強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日后無論選擇IPO還是并購重組,才能處于更有利的地位。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鋰電池
新能源
IPO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