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現場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9月19日訊(林音 四川遂寧 圖文直播)9月18日-20日,“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在四川遂寧召開。本屆大會以“鋰向新質 智勝未來”為主題,聚焦鋰礦資源、液態鋰電池、固態電池、鈉電池、儲能等熱點賽道和話題,特邀中國、俄羅斯、印度、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海內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設新品技術展示、供需資源對接、產業基金專題對接、園區參觀等環節,匯聚行業知名院士、專家、產業鏈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國內外投資機構等400+各界人士,共同探索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上下游供需共振,促進產業創新升級。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曾韜
19日下午,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執行總經理/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曾韜在本次大會固態電池分論壇上作了題為《固態電池產業化展望》的主題演講,從資本市場視角分享了全固態電池產業化落地難點、企業布局情況、關鍵材料、工藝變化及行業趨勢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低空經濟起勢,高能量密度電池是前提。具身智能也依賴于高功率、長續航電池技術突破,固態電池大有可為。”本次產業大會上,曾韜分析稱,“今年以來,至少在資本市場的層面,大家對于整個固態電池產業化趨勢,基本上是已經形成了非常一致的判斷,這個核心判斷就是接下來的3-5年時間,中國會成為整個固態電池產業化推進速度最快的一個國家,包括技術的成熟度,包括產業鏈的完備性。”
把握固態電池核心優勢,差異化滲透提升產業信心
曾韜介紹,固態電池具有多重核心優勢,差異化滲透正逐步提升產業信心。
一是能量密度高。相較于液態電解質,固態電解質能兼容活性極強的鋰金屬負極;若采用鋰金屬負極,則理論上正極可用不含鋰材料,能量密度、降本空間都有望得到巨大提升。 通過不同正負極材料的組合,固態電池可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體積能量密度可超1000Wh/L,質量能量密度可超400Wh/kg。
二是有望實現本征安全。固態電解質的熱失控初始溫度均超過液態電解質(120℃);氧化物固態電解質熱失控初始溫度均超過600℃,最高可達1800℃。
三是工藝上限高。多層雙極結構,通過串聯式的致密堆積可以大大提升空間利用率,實現更低的內阻、更高的能量密度與電流輸出,在后續封裝過程中也無需復雜的連接,電池包的保護系統、冷卻系統、BMS系統均可優化,生產工藝極致簡化,量產提效空間、降本空間都潛力巨大。
半固態加速落地,全固態規模化量產需看2030年后
與此同時,固態電池產業端催化不斷。目前國內外車企、電芯企業已陸續設立量產裝車規劃與目標,曾韜認為固態電池已成為全球鋰電領域明確趨勢,產業格局或迎來全新邊際變化。
“從2024年以來,整個固態電池產業鏈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是要優于很多行業的。2025-2026年,固態電池逐漸進入到量產狀態,產業化的階段來看,行業整個的投資角度,可投資性還是越來越強的,確定性也是非常高的。”曾韜分析稱,全固態電池產業化落地難度高,當前材料方案優化空間大,原理上需突破核心界面問題,量產層面需克服安全環保、一致性等問題,樂觀預期2027年實現穩定生產、裝車驗證,規模化量產需看2030年后。
曾韜提到,國內半固態轉全固態,轉型對材料影響大小為:固態電池影響電解質>隔膜>負極材料>正極材料。
不過,半固態正加速落地,原位固化工藝憑借技術相通性成為主流方案,2024年成為裝車元年,同時無人機、儲能等成為重要應用場景。
固態電池市場一致預期形成,設備企業率先受益
“無論是設備端還是制造端,或者說材料端,都存在著一些變化”,曾韜分析稱,2025年市場對固態電池逐漸形成一致預期,鋰電設備企業作為“賣鏟子”的角色,有望在新一輪資本開支下率先受益。
與液態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生產過程中,最顯性的變化集中在極片制作和固態電解質成膜兩個領域,前、中、后段工藝均有較大的邊際變化空間,如輥壓、混料和等靜壓等。
曾韜舉例說,在混料方面,干法工藝中,實現無溶劑環境下對活性材料、電解質、導電劑與粘結劑的高效均勻混合,為后續纖維化過程提供成分均勻、無團聚的物料基礎。由于沒有液態溶劑助力,如何保證均一性是關鍵。
在粘結劑方面,目前硫化物電解質干法制膜工藝常用的粘結劑是PTFE(聚四氟乙烯),但存在粘結性不佳、界面電化學不穩定等劣勢。
在纖維化方面,通過特殊設備和工藝將電極材料制成纖維或編織狀結構,增強與固態電解質的接觸面積。粘結劑原纖化法通過將粘結劑 PTFE 在高剪切力下形成纖維后,將活性材料顆粒連接在一起,并通過熱壓形成自支撐的電極膜。
在極片制作/成膜方面,前段工藝的核心環節,目的是形成致密、均勻的極片或膜,能否形成良好的固固接觸界面直接影響了電池的阻抗、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具體工藝選擇包括輥壓、噴涂、擠出、氣相沉積等,其中輥壓是主流方案,海外路線較多。膜片除自支撐膜外,還有骨架膜方案可選擇。
多元化發展 不同體系固態電池材料各有優劣
針對固態電池材料,曾韜介紹,在電解質方面,單一電解質體系各有優劣,多組分復合體系綜合性能更優而成為主要解法。目前半固態電池中氧化物+聚合物成為主流,其中LATP相對成熟,成本較低。固態電解質主要用于隔膜涂覆、正負極材料的摻混、包覆等,現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固態電池用涂覆隔膜產品。全固態主要為硫化物路線,鹵化物充當補充。“電解質是固態電池里面占比成本最高的,以及變化最大的,所以基于電解質的整個關注和投資,是當前固態電池各個技術路線里面關注度最高、投資強度最強的一個環節。”
在隔膜方面,目前隔膜最主要的升級方向即固態電解質涂覆。相關行業展會上,恩捷股份、星源材質、中材鋰膜、金力股份、江蘇厚生、惠強新材、璞泰來卓勒、瑞智新能源、卓高新材料等企業均推出相關產品,企業通過外購或自產固態電解質材料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當前氧化物/聚合物固態電池方案基本跑通,頭部企業嘗試硫化物解決方案。
在負極材料方面,硅基負極目前以多孔碳為基礎,利用氣相CVD工藝生產硅碳負極的方案基本成為主流,多孔碳以生物基、樹脂基產品為主,前者規模更大。下游應用當前主要仍在消費電池領域,硅含量在10%~30%左右,動力領域平均<10%。此外,鋰負極的枝晶、膨脹、安全性等問題尚未解決,至少2030年后。
在正極材料方面,目前固態電池主流正極體系已非常成熟,高鎳三元是高比能產品主流選擇,高安全性要求對應磷酸鐵鋰。得益于固態電解質電壓穩定性提升,正極也可替換為高電壓的材料(富鋰錳基等)或摻混使用。應用鋰負極后,正極可不含鋰,可選范圍增加,如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硫系材料等。
在導電劑方面,單壁碳納米管擁有高長徑比和優良的導電性,是現有自然界材料中唯一一種在各類電池中均可形成強韌長程導電鏈接的材料(大幅提升導電性能),廣泛應用于提升極片韌性、機械性和導電性,適配固態電池。
曾韜最后總結道,從2025年開始,整個固態電池已進入到產業化加速的時間節點。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投資都會達到比較高的狀態,企業可以快速抓住這一輪機會,去實現快速發展。
(以上觀點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電池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