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持續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推動,電池網特整理11月電池新能源行業相關政策與相關行業規范標準等文件,以供參考。

新能源汽車

11月14日,我國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這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另外,從新能源車企已公布的11月銷量和交付量來看也十分可觀,據乘聯會預計,11月,新能源零售預計可達128.0萬,滲透率約53.3%。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前三季度,中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占中國出口總值的4.1%。“新三樣”出口市場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受到廣泛歡迎。

“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離不開利好政策不斷釋放。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新三樣”物流高效便捷工程。加強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的國內港口倉儲設施建設,支持高效便捷出口。

新能源行業持續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推動,電池網特整理11月電池新能源行業相關政策與相關行業規范標準等文件,以供參考。

工信部瞄準新型儲能再出手!到2027年擬培育3至5家千億元企業

11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簡稱:《行動方案》),現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或建議,請于2024年11月11日前書面反饋至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標準體系、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更加健全。新型儲能系統能量轉化效率顯著提升,熱濫用和過充電不起火、不爆炸,實現新型儲能電站電池模塊級精準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更好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筑、通信、農業等多領域應用需求,為推動能源革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45款!今年第二批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目錄發布

11月7日,據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的消息,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五部門發布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目錄(第二批)。

附件信息顯示,此次發布的名單包含零跑C16、深藍G318、比亞迪 秦L DM-i、比亞迪 宋L DM-i、納米01、極氪007、哪吒L、小鵬M03等45款車型。

我國有了能源法!全文公布!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能源規劃、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市場體系、能源儲備和應急、能源科技創新、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能源法提出,國家合理布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發揮各類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

能源法明確,國家鼓勵和支持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核能安全利用、氫能開發利用以及儲能、節約能源等領域基礎性、關鍵性和前沿性重大技術、裝備及相關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示范、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光伏、電池等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11月1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就調整鋁材等產品出口退稅政策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取消鋁材、銅材以及化學改性的動、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產品出口退稅。

二、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三、本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實施。本公告所列產品適用的出口退稅率以出口貨物報關單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

光伏行業迎重磅新規!提高新建項目門檻 遏制產能重復建設

工信部網站11月20日消息,工信部對《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近日印發《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及管理辦法。

《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引導地方依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項目,鼓勵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含鈉電池儲能系統!77項技術裝備列入!

11月22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公示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通知》,擬將77項技術裝備列入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公示時間為2024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

附件信息顯示,“基于200Ah級電芯的100MWh級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在列,研制單位為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大唐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南電力試驗研究院、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溧陽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用戶單位為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大唐湖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依托工程為廣西南寧伏林50MWh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大唐潛江50MW/100MWh鈉離子電池新型儲能項目。

此外,還有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二氧化碳儲能系統、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系統、液態空氣儲能系統、液流電池儲能模塊及裝備等多個儲能領域裝備入選。

涉及9家企業!工信部通報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監督檢查結果

11月25日,工信部通報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監督檢查結果。

為規范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根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工信部組織開展了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檢查發現共有9家企業的9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具體情況通報如下:

一、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車型

(一)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2家企業的2個車型產品,涉及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生產一致性不符合標準要求、零部件(軟件版本)不符合《公告》管理要求。

(二)新能源貨車,共涉及7家企業的7個車型產品,涉及零部件參數與《公告》備案參數不一致、高壓標記不符合標準要求等問題。

二、對上述檢查中發現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車型,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以及《公告》管理的有關規定,依法依規處理。企業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查明產品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照有關要求整改到位。

加強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新型并網主體涉網安全管理

11月2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電力安全治理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

在增強電力安全治理能力方面,《意見》提到,提升大電網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特性研究,推進新能源涉網模型庫統一管理與參數開放,掌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接入電力系統、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運行的穩定機理和運行特征。

強化配電網風險管控能力。健全配電網安全運行風險管控機制,推動大電網安全風險識別、監視、控制體系向配電網延伸。深化有源配電網運行風險管控,加強并網管理,規范新能源涉網控制保護配置。完善配電網調度運行機制,推動各電壓等級分布式新能源實現“可觀、可測、可調、可控”,提升配電網資源調配、故障處理和用戶供電快速恢復能力。

提升發電側風險管控能力加強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新型并網主體涉網安全管理,通過提升涉網安全性能、加強涉網參數管理、優化并網接入服務、強化并網運行管理等措施,提升調度機構并網安全管理水平等。

我國將加強鋰電池等“新三樣”出口的國內港口倉儲設施建設

11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實施“新三樣”物流高效便捷工程。加強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的國內港口倉儲設施建設,支持高效便捷出口。研究出臺大容量儲能電池、大尺寸光伏組件的倉儲和運輸相關技術標準,優化完善鋰電池運輸安全管理規范。開展新能源汽車物流提升工程,加強港口滾裝碼頭建設,鼓勵研發應用內河滾裝船。探索發展新能源汽車集裝箱運輸,暢通新能源汽車國內聯運通道和跨境物流通道。

方案還提出,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暢通大宗商品、新能源汽車、冷鏈等國際物流。鼓勵大型工商企業與骨干物流企業深化國際物流合作,共建共用海外倉儲等基礎設施,提高儲運、流通加工等綜合服務能力。

方案明確,加快物流綠色化轉型:擴大新能源物流車在城市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應用。研究中重型貨車零碳排放技術發展路徑。持續推進物流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推動建立船用清潔燃料供應保障體系。

[責任編輯:夏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動力電池
鋰電池
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