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輝看來,中國動力電池短中期產能利用率偏低,但隨著結構性調整和需求恢復,利用率長期將回升。2023年和預計2025年,中國電池行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約47%和49%(未考慮產能淘汰下),遠低于寧德時代70%水平,約80%企業利用率不足10%,基本為落后產能。按5TWh規劃產能計,2030年中國電池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將達67%,接近目前寧德時代最高水平。

ABEC 2024 |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現場

ABEC 2024 |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現場

電池“達沃斯”-電池網11月14日訊(林音 常青 廣州南沙 圖文直播)11月13日-16日,全球電池新能源行業盛會——ABEC 2024 |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本屆論壇由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達沃斯”(ABEC)組委會主辦,電池網、海融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電池百人會聯合主辦,來自全球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各界500+嘉賓出席盛會,圍繞“順勢周期 破局向新——大時代下電池新能源產業的中國力量”這一年度主題,在交流與分享中,掀起頭腦風暴,點亮思維,實現價值對話與精準對接。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

14日上午,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在論壇上分享了2024年電池新能源行業的6大熱點,并發布了2024年度中國電池新能源行業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中國電池產能過剩之爭、中國電池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討論、海外市場到底有多大、中國電池產業鏈集體出海-機遇與挑戰、(半)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提速與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不及預期、低空領域對電池的需求有多大……”現場,吳輝通過2024年電池新能源行業的6大熱點,透析了全球電池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并對未來進行了預測。

其中,在說到中國電池產能過剩之爭時,吳輝表示:“從長期市場看,全球電池產業基本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當前中國面臨“結構性”過剩和“短中期”產能利用率低的風險。”

現場,吳輝給出了一組數據,2023年,中國共52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EV裝機,TOP10企業占比96.8%,其余42家占比僅3.2%,約12.4GWh。其指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總體產能利用率不高,TOP5產能利用率僅兩家企業達到70%。

在吳輝看來,中國動力電池短中期產能利用率偏低,但隨著結構性調整和需求恢復,利用率長期將回升。2023年和預計2025年,中國電池行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約47%和49%(未考慮產能淘汰下),遠低于寧德時代70%水平,約80%企業利用率不足10%,基本為落后產能。按5TWh規劃產能計,2030年中國電池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將達67%,接近目前寧德時代最高水平。

“全球電池長期產能利用率將趨于合理。”吳輝進一步預計,2030年全球電池總產能將達7.5TWh,為滿足5TWh需求量,屆時產能利用率將達5TWh/7.5TWh≈67%,處于相對合理水平。

面對全球電池市場,吳輝從市場區域分析道,當前,中國為全球電池需求最大市場,美國增速最快,歐洲是中國企業出海的重點方向,東南亞市場潛力較大。

其中,在電動汽車領域,政策支持和產品更新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達到60%;美國IRA法案加快EV消費,年輕移民低價勞動力及低成本能源,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0%;歐洲能源政策導致需求增長,成本控制導致與中國合作需求提升;東南亞目前電動汽車滲透率較低,電動車銷量正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同時,當地政策支持新能汽車推廣,對中國貿易和投資政策友好。

在儲能領域,“雙碳”推動電力、AI算力等場景應用,中國市場電池需求可達到1TWh;美國政府儲能部署目標,促進大儲、工商業/家庭儲能較高增長;歐洲高能源成本對大儲、戶儲等有較大需求。

“中國市場將占到59%,美國市場19%;歐洲市場16%;其他市場為7%。”吳輝進一步對2030年全球電池需求及競爭格局進行了預測。其表示,中國市場主要由中國企業主導,寧德時代和弗迪電池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他企業瓜分余下市場,隨著中國開放外資投資,外資企業有望搶占部分份額;美國本地化產能成長需要一定時間;歐洲市場主要由中韓企業占據,歐企有一定空間。

吳輝特別指出,在歐洲市場,中企出口受限,但憑借成本優勢,中企在歐洲本地化布局速度快于韓企。

但是面對中國電池產業鏈集體出海,也有著比較大的風險,吳輝表示,包括對于出海投資到底是什么樣的態度,出海面臨的成本增長,產能利用率的下降,出海人才成本等考慮的因素。

在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吳輝表示,總體而言,2024年,我國(半)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提速,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不及預期:“我們認為到2027年可能就有企業把全固態電池做出來,這對整個電池產業的加速是很快看得到的,消費者在買電動車的時候也會考慮,再等兩年買固態電池的汽車還是現在買。鈉電方面,由于鋰電池成本下降很快,它的產業化是不及預期的,但是我們很欣慰地看到,鈉電成本降得也很快,現在鈉電最低到了0.45元,降價幅度是很快的。另外,鈉電在性能方面的提升,包括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都有很好的進步,我們也認為未來鈉電在很多場景上會產業化,只是時間會晚一點。”

“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通航企業達689家, 在冊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機場451個,全年作業飛行135.7萬小時。”吳輝預判,未來,我國低空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增量空間巨大,預計至2030年和2035年,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2萬億元和3.5萬億元。與此同時,到2035年,全球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保有量將達到26,000架,帶動全球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累計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600億美元。未來隨著eVTOL的批量交付將拉動eVTOL全產業鏈的市場規模達到萬億級。

基于對低空經濟發展的看好,吳輝分析:“所有做鋰電池的企業都在瞄準低空經濟的場景去推產品,低空經濟對電池的要求,首先是大倍率放電性能,今年在航展也可以看到,很多企業都展出了它的產品,資本市場對這個產業鏈的熱度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這個也是未來鋰電行業應該重點關注的新的細分領域。”

在2024年電池新能源行業的幾大熱點分析基礎上,吳輝特別介紹道,近年來,基于國內外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第一手綜合數據和嚴謹的間接研究數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推出了一系列行業深度白皮書,重點覆蓋鋰離子電池及其產業鏈,鋰離子電池應用領域,其他電池體系,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儲能及相關產業鏈,智能汽車產業鏈等。  

依托豐富的內部數據庫和大量的一手調研信息,白皮書結合行業協會、上市公司年報和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計劃書、評估報告等進行數據挖掘,其數據、觀點和內容被海內外大量的新聞媒體、上市公司和研究機構引用。

本次論壇上,吳輝還重點發布了2024年度中國電池新能源行業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主要呈現在整個大的背景下,企業競爭環境和競爭要素發生的變化。吳輝舉例說,“儲能電池的增長速度是遠遠高于動力電池的,今年我們預計儲能電池出貨量超過250GWh,整個儲能行業的發展會帶來儲能電池的變動;正極材料一個比較大的特點,隨著下游對磷酸鐵鋰材料需求的增長,即便像容百科技這樣的企業,它的總出貨量跟湖南裕能做磷酸鐵鋰的企業出貨量差距還是很大的;負極材料今年跟去年沒有太大變化,尤其是去年大量一體化的產能進入之后,很多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比較好,下一代的硅級負極或者鋰金屬出來,可能對榜單有很大的變化……”

“固態電池榜單是我們首次發布,因為看到了固態或者半固態的產業化的跡象,我們也是根據企業實際的出貨情況、企業研發情況,包括企業在媒體上曝光度的情況,做了這樣一個榜單。” 吳輝進一步表示,受益于裝機量的存在,衛藍新能源排在這一榜單的第一位,而像傳統的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在固態電池里面也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其表示,隨著固態電池的發展,下游電池企業一家獨大的格局有可能發生改變。

此外,吳輝還提到:“我們每年還會定期出版多份公開出版物,例如今年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產業城市競爭力十強研究報告、中國零碳園區建設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編制指南、地方政府(園區)“十五五”規劃前瞻性研究系列之未來能源、中國低空經濟產業城市競爭力十強研究報告、中國新能源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編寫指南。”

【延伸閱讀】

2024年中國鋰電池行業正極材料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鋰電池行業負極材料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鋰電池行業隔膜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鋰電池行業電解液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動力電池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儲能電池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鈉離子電池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固態電池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行業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2024年中國充電樁運營服務商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以上觀點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陳長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
白皮書
吳輝
競爭力品牌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