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張江峰預測,2024年,我國鋰鹽產量約為100萬噸,消費量97萬噸;2025年鋰鹽產量或達140萬噸,消費量或達135萬噸。從全球來看,其預測,2024年,鋰鹽產量約為140萬噸,消費量137萬噸;2025年鋰鹽產量或達186萬噸,消費量或達183萬噸。

ABEC 2024 |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現場

ABEC 2024 |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現場

電池“達沃斯”-電池網11月14日訊(林音 常青 廣州南沙 圖文直播)11月13日-16日,全球電池新能源行業盛會——ABEC 2024 | 第11屆中國(廣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本屆論壇由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達沃斯”(ABEC)組委會主辦,電池網、海融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電池百人會聯合主辦,來自全球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各界500+嘉賓出席盛會,圍繞“順勢周期 破局向新——大時代下電池新能源產業的中國力量”這一年度主題,在交流與分享中,掀起頭腦風暴,點亮思維,實現價值對話與精準對接。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會長張江峰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會長張江峰

14日上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會長張江峰在論壇上作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中國鋰產業發展現狀、運行概況、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以及展望等,電池網摘選了其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我國已建成了完整的鋰‘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同時還建成了與鋰產業配套齊全的勘探、設計、科研、設備制造、環保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張江峰分析稱,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鋰電池材料、關鍵原材料產能、產量已經占到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有的領域甚至已經到了90%左右。在技術方面,我國鋰產業技術迭代快,在固態電池、快充技術、電池材料等多個領域持續推進技術革新,創新型技術不斷涌現。

在張江峰看來,中國鋰產業在綠色低碳、智能、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國鋰電產業規模不斷增加,技術水平持續提高,全產業鏈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為全球鋰電產業蓬勃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通過引用多組數據,張江峰對我國鋰產業運行情況進行了詳細闡述:

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及動力電池產量提升帶動下,1-9月,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用三元材料35.5萬噸,磷酸鐵鋰材料125.8萬噸;負極材料85.0萬噸;隔膜109.9億平方米;三元電池用電解液16.3萬噸,磷酸鐵鋰電池用電解液69.0萬噸。

另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統計,1-9月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分別為47.5萬噸和33.7萬噸。

從1-9月鋰產品進出口數據圖來看,1-9月,我國鋰精礦全部為進口,進口凈量3,901,075噸;碳酸鋰大部分為進口,進口凈量161,804噸;氫氧化鋰以出口為主,出口凈量為94,515噸。

“如果碳酸鋰價格在每噸8萬元以下,我想很多企業會考慮礦山要不要開。”張江峰表示,最近幾天可以看到,澳洲的一些礦山對明年生產計劃做了調整,除了極個別還在擴產外,大多數都采取了減產措施。

張江峰進一步指出,當前,原料漲價抬高成本,絕大多數鋰鹽企業都是虧損,有盈利的也只是微微盈利。

針對當前我國鋰產業發展,張江峰表示,需要關注4個方面的問題:

深化對鋰電產業的戰略認知,持續加強研發,提高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有序推進國內鋰資源開發,積極參與海外鋰資源開發,避免無序競爭,逐步提升鋰電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行業企業應控制好質的穩步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不斷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效率和綜合競爭力;

加強技術創新,持續鍛造新質生產力。鋰電產業仍要聚焦創新要素、產業發展新需求,為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新能源體系,在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展現鋰電新能源產業的新作為。

(以上觀點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陳長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鋰電材料
鋰鹽
電池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