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體系的“新”具體體現在哪里?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做了詳細解讀。

新型能源體系“新”在哪?國家能源局局長解讀來了

新型能源體系的“新”具體體現在哪里?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型能源體系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兩年對此作出明確的工作部署,這是新時期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戰略任務。近兩年來,國家能源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斷深化對新型能源體系內涵特征的認識,扎實推動各項任務舉措落實,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一是能源結構更“綠”。近年來,我國非化石能源供給提速,“十四五”前3年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4倍,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了0.7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

二是供應韌性更“強”。2023年煤炭、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8.3億噸標準煤。目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30億千瓦。近年來,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產量從2017年開始連續七年每年增長超100億立方米。能源儲備調節能力持續提升。

三是產業體系更“新”。新能源發電技術保持世界領先,光伏電池等“新三樣”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新名片”。首座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工程建成投產。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智能微電網推動“源網荷儲”融合發展,虛擬電廠引導電力用戶高效、主動參與需求響應。

四是治理基礎更“實”。《能源法(草案)》已進入全國人大審議程序,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穩步建設,能源領域自然壟斷環節監管制度更加健全,綠色電力證書、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等政策機制深入實施。

章建華表示,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深入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以能源安全保障為首要任務,加快構建多元能源供給體系,推動重塑能源供需格局,推進形成消費側轉型合力,加快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

在發布會上,章建華還提到,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供給規模增長近20%,有力保障了經濟和民生用能較快增長的需要。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要求能源供應可靠保障。與此同時,能源發展還面臨“雙碳”目標要求,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左右、單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在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基礎上,穩步有序推進“雙碳”目標,是今后一個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任務。

章建華介紹,要實現以上目標任務,國家能源局將統籌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做好消費側節能降碳的“減法”。貫徹落實《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深入實施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持續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深入推動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電能替代,增強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國建成充電基礎設施1200萬臺左右。通過各方面協同努力,爭取到2025年,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另一方面,要做好供給側非化石能源提質擴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統籌推進核電、水電、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強系統調節能力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同時,要以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為抓手,促進綠電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推動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滿足,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章建華強調,我國的新能源行業是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個成績,在全世界能源行業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時,不論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說,我國新能源產業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電動汽車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