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ank預計,全固態電池將在2027年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30年將實現較大規模的出貨,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其中全固態的比例將接近30%。

金龍羽

8月以來,固態電池概念震蕩拉升,板塊內多家企業股價創歷史新高,最近開盤日(8月15日)顯示,固態電池板塊中久日新材(688199)、銅冠銅箔(301217)、諾德股份(600110)等個股再迎大漲。

資本市場的沸騰反應背后,是十余家上市公司扎堆披露固態電池業務量產進展使然。

電池方面

8月14日,鵬輝能源(300438)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從去年8月底召開固態電池發布會以來,公司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持續迭代優化,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態電池中固態電解質層自動適應活性材料體積的變化,不需要加壓模組,固態電池性能更穩定。當前在按計劃推進固態電池中試線建設,預計2025年9月底建成。應用領域方面,固態電池未來可用于新能源汽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醫療器械、消費數碼等領域。

另外,鵬輝能源近期還在研發消費類半固態電池,目前已通過針刺測試,正在準備給大客戶送樣。

8月13日,孚能科技(688567)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全固態電池研發及產業化進展順利,將量產時間表進一步提前。2025年8月,公司已完成向某頭部人形機器人客戶送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今年年底實現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投產和60Ah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小批量交付,2026-2027年推進小批量量產裝車,并配套建設GWh級別的生產線,2030年將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產品路線規劃方面,孚能科技正加速推進全固態電池產品迭代,2025年推出并即將交付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采用高鎳三元正極+高硅負極,能量密度高達400Wh/kg;2026年將推出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升級至富鋰錳基/高鎳正極,采用鋰金屬負極,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500Wh/kg;2027年將推出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實現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水平躍遷。

8月13日,國軒高科(002074)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固態電池金石電池處于中試量產階段,公司全固態電池中試線下線電芯良品率可達90%。同時,公司已正式啟動第一代全固態電池2GWh量產線的設計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GWh級新型全固態電池生產線首批工程樣件成功下線,8月12日,國軒高科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是安瓦科技的參股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約5.90%。

8月12日,德爾股份(300473)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上海已經建成固態電池樣品試制線,目前在加快推進中試線建設中。在中試線跑通后,公司會根據客戶和產品開發進度及市場需求,逐步開始規劃實施量產線建設。

8月11日,據南都電源(300068)官方公眾號消息,日前,公司成功簽署總容量高達2.8GWh的獨立儲能項目訂單,項目將全部采用南都自主研發的314Ah半固態儲能電池。南都電源本次斬獲的訂單由三個獨立儲能項目構成,總容量為2.8GWh。其中,深圳地區的項目規模為1.2GWh;汕尾地區則布局兩個項目,容量均為800MWh。

材料方面

8月15日,五礦新能(688779)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持續跟蹤市場形勢,聚焦全固態電池材料技術攻關,重點布局高界面通量固態電池高鎳正極材料與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等研發方向。截至目前,相關產品已實現百公斤級批量交付。

8月15日,容百科技(688005)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圍繞正極材料、固態電解質雙線并行推進,在多家固態電池頭部企業位列第一供應商,其中固態電池硫化物電解質材料已有小批量出貨,并得到多家國內外客戶的認可,其材料粒度及離子電導率等性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通過合理調控摻雜工藝,材料空氣穩定性獲得顯著提升。硫化物電解質中試線正在加速推進中,已完成電解質連續式生產的產線設計,部分量產設備完成帶料驗證,預計將于四季度竣工,2026年初放量投產。

8月13日,恩捷股份(002812)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在全固態電池材料布局方面,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高純硫化鋰、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和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膜產品的研發和布局,高純硫化鋰產品的百噸級硫化鋰中試線已經搭建完成,10噸級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產線已經建成,具備供貨能力,目前尚未能產生規模化的收入。

恩捷股份還表示,全固態電池商業化普及還需要較長時間,除了界面、工藝等技術問題有待解決,還因其較高的成本與現有液態鋰電池相比沒有優勢,因此公司判斷全固態電池未來應用場景會是航空航天、深海等對電池性能要求較高且對成本敏感度較低的細分領域。

8月13日,泰和科技(300801)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固態電池相關產品中,硫化鋰、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鋰磷硫氯,LPSC)、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鋰(LiTFSI)項目目前處于中試階段,固態電解質磷酸鈦鋁鋰(LATP)、三氟甲基亞磺酸鋰、三氟甲磺酸鋰(LiCF3SO3)項目目前已完成小試。其中,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鋰(LiTFSI)、三氟甲基亞磺酸鋰目前已送樣驗證。

8月13日,道氏技術(300409)公告稱,公司計劃重新論證并暫緩實施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和道氏新能源循環研究院項目。公司表示,基于對當前新能源市場的判斷,道氏技術戰略重心進一步聚焦于固態電池材料技術賽道,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經綜合權衡,公司決定暫緩實施道氏新能源循環研究院項目,將研發資源全力傾斜于固態電池相關材料技術的研發工作。

此前消息顯示,道氏技術已全面布局固態電池核心材料,正在積極夯實固態電池材料工藝技術,有序推進各材料板塊的研發創新和市場推廣工作,與下游客戶的合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其中單壁碳納米管、硅碳負極已向下游固態電池廠商供貨;固態和半固態電解質正積極與頭部企業進行合作開發送樣測試,反饋效果良好,目前正在按照供貨節奏推進多次測試,力爭配合客戶需求供貨。

8月12日,天華新能(300390)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研發的富鋰錳基等正極材料已經完成研發試樣并送多家固態電池客戶評測,在客戶體系中能夠發揮出較高的比容量和較好的穩定性。其中,部分客戶已通過評測實現銷售。

8月6日,德福科技(301511)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極薄高抗拉強度銅箔、霧化銅箔等產品,可作為半/全固態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應用的解決方案,終端可應用于對能量密度要求高的無人機領域,目前公司無人機領域用銅箔已實現批量供應出貨。

8月4日,宏源藥業(301246)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已完成公斤級硫化物電解質前驅體及電解質樣品制備,正對固態電解質進行測試驗證。

8月4日,格林美(002340)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格林美作為全球最大的高鎳三元前驅體供應商,早在2019年就開始開發針對固態電池用正極材料的產品,匹配鹵化物、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等一種或多種固態電解質材料進行應用,包括高鎳、超高鎳以及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等,在各技術路線均有技術布局并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悉,格林美固態電池用富鋰錳基前驅體材料也已進入噸級認證、出貨階段,覆蓋3C消費電子、無人機、機器人等下游主流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8月5日,隨著上汽全新MG4開啟預售,上汽集團(600104)自研半固態電池將率先批量上車,該車型將于9月公布價格,年內批量交付。這一事件也代表著半固態電池在下游應用方面將逐步打開市場。

上汽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表示,全新MG4將配裝上汽清陶的第2代半固態電池,該電池在低溫放電功率、低溫能量保持率等指標上非常優異;安全方面,借助半固態電解質等底層材料的技術突破,電池包在極為嚴苛的10針三向穿刺試驗中依然不冒煙、不起火,可從根源上杜絕自燃。

近日,據中信建投發布的最新研報,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市場需求升級和技術持續迭代,固態電池行業產業化節奏逐漸清晰、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技術路線逐步聚焦和應用場景逐漸擴展。

產業化層面,2025-2026年國內中試線密集落地,啟動全固態裝車驗證,2027年全固態電池將實現小批量裝車,2028-2029年有望先在低空經濟、機器人等高價值量領域率先放量,2030年進入中高端動力領域規?;瘧秒A段。

技術路線層面,氧化物路線在半固態階段占優,硫化物路線在全固態階段被更多廠商選擇,聚合物、鹵化物路線作為有效補充。

應用場景方面,固態電池正從“車用為主”到“全場景滲透”,除新能源汽車、儲能外,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對于固態電池發展初期較高的價格接受度高,有望在該類場景率先落地應用。

市場規模層面,隨著2027年工信部固態電池項目結題,國內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進入快速放量階段,從2024年固態和半固態約7GWh到2030年有望超過65GWh。

全球市場來看,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顯示,2024年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達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長4.3倍,全部為半固態電池,主要為中國企業生產。

EVTank預計,全固態電池將在2027年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30年將實現較大規模的出貨,全球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其中全固態的比例將接近30%。

2025年以來,半固態電池、鈉電池等示范應用持續上量,全固態電池小規模量產時間節點亦漸行漸近,下一代電池技術革新與產業挑戰升級,如何搶占制高點?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達沃斯”(ABEC)組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蘇州)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25丨電池“達沃斯”)將在江蘇蘇州舉辦,本屆論壇主題定為“求新應變 重塑價值——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與韌性”,將針對“技術破局:固鈉等下一代電池技術革新與產業挑戰”等分論壇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屆時,600+國內外一流企業、上市公司、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獨角獸、知名機構、基金投資、行業協會、政府部門等高層將參會,精準對接,價值對話。

ABEC 2025

[責任編輯:陳長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