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1%?!靶氯龢印背隹谑袌霰榧?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受到廣泛歡迎。

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新三樣”產品7578.3億 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10月1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

據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介紹,據海關統計,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32.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18.62萬億元,增長6.2%;進口13.71萬億元,增長4.1%。主要呈現這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進出口總值創出新高,各季度都在10萬億元以上。前三季度歷史同期首次突破32萬億元,各季度進出口是10.15萬億、11萬億、11.17萬億元,可以說季季過10萬億元,三季過32萬億元,這在歷史同期是首次。

二是各類經營主體保持活躍,民營企業實現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7.78萬億元,增長9.4%,占外貿總值的55%,提升了2.1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9.53萬億元,增長了1.1%,連續兩個季度都是增長;國有企業進出口4.95萬億元,增長0.1%。

三是市場多元化穩步推進,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實現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5.21萬億元,增長6.3%,占比提升到47.1%;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9.63萬億元,增長4.5%,其中對東盟進出口5.09萬億元,增長9.4%。同期,對歐盟、美國分別進出口4.18萬億元和3.59萬億元,分別增長0.9%、4.2%。

四是出口產品結構優化,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四成。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1.03萬億元,增長8%,占出口總值的59.3%。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43.4%,集成電路、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增長22%、22.5%、15.5%。此外,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13萬億元,增長2.8%。

五是進口產品豐富多樣,大宗商品進口量穩定增加。前三季度,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5%。其中,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9.01億噸,增加了4.8%;鐵、鋁等金屬礦砂11.38億噸,增加了4.9%。同期,集成電路、汽車零配件進口值分別增長13.5%、4.6%。消費品進口超過了1.3萬億元。

總的來說,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運行總體平穩,出口、進口都實現了增長。當前內外部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我國外貿發展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是全球貿易保護加劇,主要市場增長動能弱、債務負擔重,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韌性強、潛力大的有利條件并未改變,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接續發力,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四季度進出口穩增長是有基礎、有支撐的。

王令浚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7.78萬億元,增長9.4%,這個增速高出全國整體4.1個百分點,對整體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93.8%。民營企業靈活應變的經營特點,以及在外貿領域逐漸做大做優做強的發展態勢,為外貿發展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里,我想談談對民營企業的三個印象:

一是敢闖敢拼。民營企業是拓市場、抓訂單的“沖鋒隊”,在推進市場多元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對東盟、非洲、拉美進出口分別增長了12%、6.4%、13.9%,在我國與上述地區貿易中的占比分別提升到62%、61.1%、54.2%。

二是勇于創新。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加快設備更新,不斷為創新“蓄勢賦能”。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口各類生產設備2038.2億元,增長了31%,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口的51.6%;其中,半導體制造設備、高端機床分別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口的67.9%、43.7%。創新“蓄勢”也不斷轉化為出口動能,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了14%,占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比重達到了52.7%,提升了4.4個百分點。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分別增長了94%、37.2%、17.5%。

三是自我超越。近年來,民營企業逐漸由“生產”到“出品”,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出口的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紡織機械中,自主品牌的比重分別高達83.4%、71.7%、57.6%。在注重品牌建設的同時,民營企業也專注于誠信建設。前三季度,獲得海關高級認證即AEO認證的民營企業數量達到了2411家。有了AEO這張“金名片”,民營企業外貿發展將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1%?!靶氯龢印背隹谑袌霰榧?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受到廣泛歡迎。

海關總署認為,當前,全球新能源產業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我國出口的“新三樣”等綠色低碳產品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確實有部分國家對我國的“新三樣”產品加征關稅,海關總署認為這是不公平、不合規、不合理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最終也會影響到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美國也有學者認為,對中國的綠色科技產品加征關稅是“愚蠢的錯誤”。希望有關國家能夠放棄錯誤做法,在共同發展中尋求自身合理利益,為全球經濟增長開辟新的動力源,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性挑戰。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電動汽車
鋰電池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