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真的要放棄電動化?中國力挺新能源是不是被忽悠了?對此,多位業內大咖紛紛發聲。

歐美放棄電動化,我們被忽悠了?董揚/曾毓群/崔東樹等紛紛發聲

圖/奔馳

近期,多家外媒報道,拜登政府有意推遲進一步加速電動化轉型的新規,歐盟在考慮延遲2035年全歐盟禁售燃油車的政策,奔馳將原定在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銷量占比50%的目標推遲五年至2030年,大眾集團已經放棄了在其最大的汽車工廠生產ID.3的計劃,蘋果也放棄了投入十年的電動汽車項目……

而早在2023年,福特、通用、奧迪等車企就陸續傳出,正在縮減、放緩電動汽車領域投資。

各種信息糅雜之下,歐美放棄電動化的輿論四起。

歐美真的要放棄電動化?中國力挺新能源是不是被忽悠了?對此,多位業內大咖紛紛發聲:

歐陽明高:電動化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3月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高層論壇上,針對部分人說“電動化是西方設下的陷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指出這不符合事實。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政府綜合考慮石油安全,大氣污染、產業升級實施的重大國家戰略。

歐陽明高表示,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成為全球第一,中國首次在全球率先成功大規模導入高科技民用大宗消費品。2016年是全球純電驅動技術轉型的標志性年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超過1%之后,各國開始轉型??梢钥吹?,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率先發力,從產品導入期進入產業成長期時,國外也開始轉型,電動化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董揚:汽車電動化的方向沒有錯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認為,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轉型電動化的道路絕對沒有錯。

歐美日的電動化轉型,確實難度比預想的大,進程適當放緩也是順理成章。仔細分析他們的電動化進程,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原本有一個電動化進程的規劃,后來發現與中國相比,進度太慢了,于是他們提出了更加激進的計劃。新計劃實施幾年后,又發現難度很大,在中國市場看來貌似容易的事情,在歐美日做起來并不容易,于是現在又根據實際情況放慢了腳步。究其原因,主要是體制不同。

歐美日電動化轉型的主要困難在兩方面:一是沒有建立強大的動力電池產業。結果是依賴進口,并且成本高,進而牽動電動汽車價格明顯高于傳統燃油車。二是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沒有中國快。二者疊加,用戶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所以市場增長緩慢。

曾毓群:歐美車企從未停止電動汽車研制

根據央視網3月10日報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日前談到了近期多家歐美車企削減或推遲電動化的話題。曾毓群表示:“歐美車企沒有回歸燃油車,也沒有停止(電動汽車),可能是因為不賺錢,所以往后延遲一陣?!彼€表示,歐美車企從未停止電動汽車研制。

曾毓群還進一步解釋,汽車行業是一個需要大量投資的行業,而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更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持。因此,車企在推進電動汽車業務時,必須考慮市場需求、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等多個因素。如果某個時間點電動汽車業務無法實現盈利,車企可能會選擇調整計劃,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放棄了電動汽車市場?!半S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漸成熟,這些車企很可能會在未來找到新的切入點,加碼投資電動車業務?!?/p>

王?。弘妱踊D型浪潮不會改變

長安汽車總裁王俊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當然我們今天也看到一些歐美的汽車巨頭陸續宣布推遲電動化的進程,但是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我們認為不會發生改變。”

王俊認為,轉型就是為了讓車更好開、讓車更環保,是為了解決復雜的用戶場景需求,是必須要解決用戶端的問題,實現人們對美好出行的向往,所以絕對不會因為某些過程中的一些調整來發生改變。作為世界汽車企業的一部分,中國車企有責任、有義務為全人類提供更加優質、更便捷的出行產品。

崔東樹:對新能源車絕不應該悲觀

2月18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今年以來的新能源車市場信息復雜多元,有大量的不看好新能源的信息,我覺得這是暫時的現象。我還是堅定看好新能源車的。我相信以中國的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制造體系,強大的供應鏈,世界新能源車是充滿希望的,不要被眼前的暫時低迷困惑了。世界汽車工業大變革已經以電動車起步并持續,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世界新能源車是改變世界的巨大推動力,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是不停滯的、是改變人類生活的巨大推動力?!?/p>

在崔東樹看來,從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轉變是不可逆的過程,畢竟電力的來源是多元的,光伏和風電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新能源車的電力是清潔的。而電池的開采利用的污染也會逐步地降低,尤其是回收再利用的工藝日益成熟,成本逐步下降,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的趨勢不變。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突破3000萬輛,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9年全球第一,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

綜合來看,相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持續增長,歐美等海外車企并不是放棄電動化,只是在控制成本、經濟下行、地緣政治、調整此前過于激進的電動化戰略等因素下放緩了電動化速度。

與此同時,為了爭奪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蛋糕,多家跨國車企在華電動化的步伐并未放緩反而在加速。

就在3月12日晚間,江淮汽車公告,公司與大眾中國擬按股比同比例向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簡稱:大眾安徽)增資人民幣65億元,其中,公司以現金出資16.25億元,大眾中國以現金出資48.75億元。據悉,大眾安徽是大眾在中國第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

德國時間3月12日,保時捷發布2023年財報。保時捷CEO奧博穆提到,“2024年對于中國市場的期待是‘質大于量’,我們新的產品組合已經建立了堅實的產品基礎,中國市場的電動化發展和我們未來的產品策略比較契合?!?/p>

據悉,得益于電動汽車需求的不斷攀升,保時捷堅持其電動車銷售目標,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電動化進程,計劃到2030年實現80%的交付量為純電動車型。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動力電池
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