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了《組織開展2024年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及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將暫停受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申報規范。

動力電池

電池網獲悉,近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了《組織開展2024年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及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各地區從事廢鋼鐵、廢銅鋁、廢紙加工、廢塑料、廢舊輪胎綜合利用,以及機電產品再制造的企業在5月31日前完成自愿申請。

其中,《通知》指出,暫停受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申報規范。已公告的企業申請更名、變更產能、退出公告名單的,向地區工業信息化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各地區及時跟蹤了解已公告企業的生產運行情況,督促企業完成年度自查。

有業內人士表示,暫停受理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申報,除了對現有公告白名單企業不合格的情況提出整改,警示回收產業不要盲目投建外,或也意在提高白名單企業的資質含金量。

據EVTank分析,在行業政策驅動、ESG理念倡導、經濟效益促進、稀缺資源推動等多種因素下,布局鋰離子電池回收的企業迅速增加,包括電池企業、材料企業、整車企業、傳統節能環保企業等多種類別企業主體紛紛布局該賽道。

此前,EVTank在工信部發布的前四批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名單中對88家白名單企業的產能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7月份,中國鋰離子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產能達到248.4萬噸,其中梯次利用產能94.2萬噸,回收拆解利用產能154.1萬噸。

根據各企業的規劃目標,到202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回收產能將達到809.3萬噸。EVTank指出,除了白名單企業之外,還有大量尚未進入白名單的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和規劃電池回收產能,并申請白名單。

電池網注意到,今年1月17日,第五批次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公告,疊加此前公告企業名單,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正式擴充至156家。 

此外,電池網梳理產業布局注意到,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一眾電池廠商已通過多種方式入局電池回收領域;整車廠方面,蔚來汽車、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特斯拉等汽車制造商也陸續展開了電池回收相關布局。另外,華友鈷業及格林美等電池回收頭部企業也已經和多家車企及電池廠建立了閉環的回收循環合作。

電池回收市場前景廣闊,但據電池網從市場反饋的情況來看,時至今日,困擾行業許久的回收渠道混亂,廢舊鋰電池溯源難,小作坊中間商等問題依然存在。“白名單”企業雖得到官方認可,但并非強制性政策,因此并沒有完全得到市場的選擇。具體查看電池回收起勢:誰正趁東風戰略布局,誰又趁亂象大賺一筆?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2023年遴選239家廢鋼鐵、廢紙、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全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量22.5萬噸,基本實現應收盡收。

工信部還將繼續推進《“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全面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鼓勵有條件地區創建“無廢園區”、“無廢企業”。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發展,2024年主要品種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量要穩中有升,完善新興固廢利用體系,力爭年綜合利用廢舊動力電池量達到26萬噸以上。

但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截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

關于退役電池去向正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近日,兩會期間,電池及電池材料企業代表紛紛圍繞電池回收產業建言獻策。

關于加強規范化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做優做大做強電池回收產業的建議: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對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提出了多項明確要求,目前行業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以省為單位試點一批規范化回收企業,以實現產業的合規性、良性發展;加快出臺鼓勵“區域化回收+中心倉+就近處置配套”的引導性政策,以打造產業集群;要求廢電池回收必須做到實物流、轉移聯單流、發票流三流合一,可追溯精準化管理;嚴厲打擊非法回收,建議各省進一步有效落實獎勵舉報制度。

關于大力推動動力電池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在國家的重點支持下,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仍存在不足之處。張天任建議:構建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態體系,強化溯源體系數字化建設;建立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加快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加強規范性企業的資質審核,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政策扶持;完善再生原料標準體系,擴大優質再生原料進口規范和規模,保障資源供應;規范引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信息的公開化,防止資本無序重復擴張。

關于完善再生資源稅收政策,助力循環經濟發展的建議: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勢頭正好,但上游供應商多為散戶回收者,無法提供合規發票,影響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稅法遵從的效果。為完善再生資源稅收政策,解決大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難以取得進項發票的問題,張天任建議:試點企業代開,由符合規定條件的大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試點為回收散戶代開發票;第三方代開,允許第三方以投售人名義開具發票并轉交給回收企業;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關于加快建立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規則的建議:我國是動力電池產銷大國,但國內針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研究起步較晚,至今為止,尚無專門針對電池產品碳足跡核算的標準規范及可靠數據庫。去年,國家多部委發布重要文件,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張天任建議:將動力電池產品納入2025年50個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名錄中;建立完善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數據庫;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碳足跡計算標準;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訂,實現國際互認。

另外,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李良彬建議,鼓勵支持鋰冶煉渣資源化利用、突破鋰冶煉渣回收處理難題。

鋰冶煉渣的回收處理已成為鋰電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如果不解決鋰渣的出路問題,或將嚴重制約鋰化學品的生產,鋰冶煉渣的資源化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緩。為此,李良彬在兩會中提出關于鋰冶煉渣回收處理、冶煉渣資源化利用的建議。

一是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與支持鋰冶煉渣大宗化利用。鼓勵建材、水泥、陶瓷、道路建設、礦山修復、農業硅肥等領域使用鋰冶煉渣;組織相關部門、企業聯合制(修)訂鋰冶煉渣在相關領域的應用標準,如修訂《通用硅酸鹽水泥》國家標準(GB175-2023 ),允許使用鋰冶煉渣做水泥摻合料;制訂鋰冶煉渣在水泥摻合料、礦山修復、道路建設、農業硅肥、玻璃纖維等領域應用的標準,打通鋰冶煉渣資源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整合創新資源,突破鋰冶煉渣回收處理難題。通過揭榜掛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方式,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開展鋰冶煉渣高值化、大宗化利用、源頭減量等技術攻關,促進鋰電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政策層面,近日,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

廣發證券分析指出,在政策的拉動下,汽車回收拆解有望在2025年后形成一個千萬億元級別的產業。

行業評估顯示,新能源汽車回收價值最高可達到傳統能源汽車的8.6倍。隨著近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放量帶動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啟動,或將推動2030年整體市場空間超2600億元。

ABEC 2025

[責任編輯:林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