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工信部發布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運行情況,2023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鋰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中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同比增長25%。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
電池環節,1-12月消費型、動力型、儲能型鋰電池產量分別為80GWh、675GWh、185GWh,鋰電池裝機量(含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超過435GWh。出口貿易持續增長,1-12月全國鋰電池出口總額達到457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3%。
新能源汽車方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2023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8.6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輛,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
步入2024年,電池新能源領域利好政策持續加碼,電池網特梳理了今年最新發布的部分新能源相關政策要點,以供參考。
以下為政策詳情:
2024政府工作報告: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 發展新型儲能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介紹2024年工作任務時,報告兩次提及新能源汽車。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儲能方面,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3月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配電網網架結構更加堅強清晰,供配電能力合理充裕;配電網承載力和靈活性顯著提升,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萬臺左右充電樁接入能力;有源配電網與大電網兼容并蓄,配電網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開放共享系統逐步形成,支撐多元創新發展;智慧調控運行體系加快升級,在具備條件地區推廣車網協調互動和構網型新能源、構網型儲能等新技術。
《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加快補齊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短板弱項。在新能源領域,加快廢舊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組葉片等新型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完善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體系,推動規范化回收、分級資源化利用。
《指導意見》提到,著力鍛造綠色低碳產業長板優勢。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高綠色環保、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占比。
前瞻布局綠色低碳領域未來產業。聚焦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等電力系統各類應用場景,開發新型儲能多元技術,打造新型電力系統所需的儲能技術產品矩陣,實現多時間尺度儲能規模化應用。
推動綠色消費需求和綠色產品供給深度融合。研究加大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力度,推廣應用光伏光熱產品、新能源車船、綠色建材等綠色產品。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到,深化國際合作。利用現有雙多邊機制,加強綠色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和合格評定交流對接。深化與各國在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裝備、綠色服務以及產品碳足跡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技術裝備有序走出去,鼓勵國內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外合作綠色工業園區,為全球綠色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
2月27日消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抽水蓄能電站投運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成,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調度體系逐步形成,支撐全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電力供需平衡和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指導意見》明確,推進電源側新型儲能建設。鼓勵新能源企業通過自建、共建和租賃等方式靈活配置新型儲能,結合系統需求合理確定儲能配置規模,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容量支撐能力和涉網安全性能。
《指導意見》還提到,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類新型儲能的技術經濟優勢,結合電力系統不同應用場景需求,選取適宜的技術路線。圍繞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長壽命等要求,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裝備集成創新和攻關,著力攻克長時儲能技術,解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帶來的日以上時間尺度的系統調節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
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組織開展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建立健全動力電池生態設計、碳足跡核算等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制定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國際標準,推動標準規范國際合作互認。大力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品質量認證,研究制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開展清理廢舊動力電池“作坊式回收”聯合專項檢查行動。研究舊動力電池進口管理政策。
《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
2月7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鼓勵新能源汽車及其供應鏈企業高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依法依規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積極與國外研究機構、產業集群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網絡,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及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能力。
鼓勵行業組織、智庫機構等開展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海外合規培訓。及時跟蹤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領域相關政策法規。指導相關機構、行業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的綠色低碳標準研究。
優化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出口相關環節程序,壓縮辦理時間,提高辦理效率。積極參與國際海事組織關于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運輸的國際標準規則制定。制定出臺乘用車集裝箱載運技術標準。抓緊研究動力電池鐵路運輸的技術方案等。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
2月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
《意見》指出,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推動農村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
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未來能源方面,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打造“采集-存儲-運輸-應用”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系。研發新型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電子專用設備,加快發展新型儲能,推動能源電子產業融合升級。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最新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
1月29日,為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加強對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的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4年版)》。
附件信息顯示,該目錄包括254種產品,以及對應的產品生產企業集中的主要區域。產品有移動電源,無人機,電動自行車,電動平衡車,光伏組件,光伏并網逆變器,鋰離子電池(家用電器及電器附件),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用動力電池,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用鋰電池等。
國家能源局發布《2024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
1月2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2024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簡稱:《工作要點》)的通知。
《工作要點》明確,要保障新能源和新型主體接入電網。監管電網企業公平無歧視地向新能源項目提供接網服務,開展分布式光伏備案接網推進情況專項監管,重點跟蹤分布式光伏備案、并網、交易、結算等情況。指導電網企業進一步優化并網流程、提高并網時效,推動“沙戈荒”風光基地、分布式電源、儲能、充電樁等接入電網。
《工作要點》指出,要有序推進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加強市場機制創新,逐步擴大新能源市場化交易比例,實現新能源發展與市場建設協調推進,更好發揮市場促進消納作用。建立健全綠色電力交易機制,研究出臺綠電交易有關規定,逐步擴大綠電交易規模,著力解決企業購買綠電需求量大、綠電跨省跨區交易難等問題。加快推進綠電、綠證市場建設,培育綠色電力消費市場。
《關于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的指導意見》
1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要圍繞《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目標,聚焦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及未來產業,統籌紡織服裝、家用電器、工程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深入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行動。
《指導意見》指出,要以協同領先的標準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開展標準化助力重點產業穩鏈工程,圍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全鏈條,加快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標準研制應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加快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領域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推動產業變革。
《指導意見》提到,以專業高效的檢驗檢測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可靠性。支持建設一批服務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加強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和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建設,推動整合、提升一批檢驗檢測共性技術平臺,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一體化服務。加強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領域全產業鏈檢驗檢測能力建設。
工信部頒布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五批)
1月17日,經專家審核、現場核查及網上公示等程序,工信部將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五批)予以公告。共有來自21個省市的68家企業入圍第五批電池回收白名單,包括梯次利用企業(不含雙資質)45家;再生利用企業(不含雙資質)20家;梯次和再生雙資質企業3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
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
《意見》指出,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鐵路場站、民用機場、港口碼頭、物流園區等綠色化改造和鐵路電氣化改造,推動超低和近零排放車輛規模化應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低碳應用。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到2035年,鐵路貨運周轉量占總周轉量比例達到25%左右。
推動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提質增效行動。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促進廢舊風機葉片、光伏組件、動力電池、快遞包裝等廢棄物循環利用。
三部門發布《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
1月9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創建廣州南沙粵港融合綠色低碳示范區,研究綠色低碳園區建設運營新模式,探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歐盟碳排放相關標準互認機制,助力“零碳”產品全球范圍自由流通。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進氫能等清潔能源利用,適當超前布局建設和運營換電站、高壓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新型基礎設施。擴大綠證綠電交易,支持各類企業購買和使用綠證,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實現高比例綠電消費。
四部委:鼓勵光儲充、換電站等參與電力市場試點示范
1月4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鼓勵雙向充放電設施、儲充/光儲充一體站、換電站等通過資源聚合參與電力市場試點示范,新能源汽車可以通過充電樁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我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成,充電峰谷電價機制全面實施并持續優化,市場機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加大力度開展車網互動試點示范,力爭參與試點示范的城市2025年全年充電電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私人充電樁充電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式電化學儲能資源的潛力通過試點示范得到初步驗證。
到2030年,我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市場機制更加完善,車網互動實現規模化應用,智能有序充電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成為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力爭為電力系統提供千萬千瓦級的雙向靈活性調節能力。
《實施意見》提出,加大動力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在不明顯增加成本基礎上將動力電池循環壽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攻克高頻度雙向充放電工況下的電池安全防控技術。研制高可靠、高靈活、低能耗的車網互動系統架構及雙向充放電設備,研發光儲充一體化、直流母線柔性互濟等電網友好型充換電場站關鍵技術,攻克海量分布式車網互動資源精準預測和聚合調控技術。加強車網互動信息交互與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究,構建“車—樁—網”全鏈條智能高效互動與協同安全防控技術體系,實現“即插即充(放)”智能便捷交互,同時確保信息安全和電網運行安全。
八部門:穩妥有序發展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等新能源材料
1月3日,為提升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水平,促進磷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簡稱:《方案》)。
《方案》要求突破關鍵材料,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面向新能源、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鏈需求,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育新板,推動磷化學品產業鏈向新能源材料、電子化學品、功能性精細化學品等領域延伸,強化與氟化工耦合,大力開發高端含氟新材料,提升產品質量一致性、穩定性,擴大應用領域、規模及層次,實現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其中,在高附加值磷化學品方面,穩妥有序發展磷酸鐵、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等新能源材料,引導磷酸鐵鋰等電池原料裝置與磷酸、磷肥等裝置一體化建設,促進磷資源梯級利用,加快高性能、低成本、系列化產品及其應用技術開發,培育新產品市場,鞏固綜合競爭優勢。開發高性能、高附加值含磷阻燃劑、增塑劑、凈水劑、醫藥農藥中間體、黑磷基材料等。

電池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