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工信部根據《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的規定,經企業提交自查報告、地方審核、專家評審、現場核實、地方復核、網上公示等程序,將現行有效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前十二批)、光伏制造行業規范企業變更公告信息予以公告。
公告信息顯示,進入《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前十二批)的企業共有129家,涉及多晶硅、硅棒、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多個領域。另有33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企業變更企業名稱或產品類型。


電池網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反內卷”政策,進一步規范光伏產業競爭秩序,引導資源向合規優質企業集中,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今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會議要求,光伏產業各方要深刻認識規范競爭秩序對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共同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加強產業調控。強化光伏產業項目投資管理,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二是遏制低價無序競爭。健全價格監測和產品定價機制,打擊低于成本價銷售、虛假營銷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規范產品質量。打擊降低質量管控、虛標產品功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
四是支持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公平競爭、有序發展,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切實維護行業良好發展環境。
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指出,2025-202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鋰電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關領域后電子信息制造業年均營收增速達到5%以上。
《行動方案》明確,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光伏等領域高質量發展,依法治理光伏等產品低價競爭。引導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鋰電池產業,指導地方梳理產能情況。實施光伏組件、鋰電池產品質量管理,深入落實《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等文件,強化與投資、金融、安全等政策聯動,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10月31日,在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邢翼騰介紹,行業有序發展成效明顯。持續加強煤炭市場預期引導,有效調控煤炭供給,推動煤炭價格穩步回升,9月下旬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價達到704元/噸左右。風電、光伏部分產品價格回升,多晶硅、硅片價格較今年最低點明顯上漲。


電池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