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天齊鋰業
3月27日晚間,天齊鋰業(002466)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5.03億元,同比增長0.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97億元,同比下降69.75%。

天齊鋰業2023年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單位:元)
年報顯示,天齊鋰業是一家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地上市。公司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公司戰略性布局中國、澳大利亞和智利的鋰資源,并憑借垂直一體化的全球產業鏈優勢與國際客戶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助力電動汽車和儲能產業實現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上游鋰資源布局方面,天齊鋰業在國內外擁有多處優質鋰資源項目,其中公司控股的格林布什鋰輝石礦區是全球目前品位最高、儲量最大的在產鋰輝石項目;公司參股的SQM運營的阿塔卡馬鹽湖是全球儲量最大的鋰鹽湖項目;公司控股的位于四川雅江措拉鋰輝石礦是亞洲最大的硬巖甲基卡鋰礦的一部分;另外,公司還參股日喀則扎布耶鹽湖,該鹽湖是全球少有的天然碳酸鋰資源。
2023年,隨著對格林布什鋰輝石礦中央礦脈區和卡潘加礦區不斷深入勘探開發,其礦產資源總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格林布什鋰輝石礦更新后的總礦產資源量增加至4.47億噸,氧化鋰平均品位為1.5%,折合碳酸鋰當量約1,600萬噸;更新后的格林布什鋰輝石礦儲量合計增加至1.79億噸,氧化鋰平均品位為1.9%,折合碳酸鋰當量約850萬噸。
2023年5月,天齊鋰業原全資子公司盛合鋰業引入紫金礦業作為措拉鋰輝石礦項目的戰略投資者,以優化股權結構,充分發揮公司擁有的資源優勢和紫金礦業在礦產開發與建設方面的優勢。此舉將有利于加速公司資源的轉換效率,提升公司生產原料供應鏈,尤其是國內鋰鹽生產原料供應的穩定性,與澳大利亞格林布什鋰輝石礦項目一起成為公司現有及未來規劃鋰化合物產能的雙重資源保障。
截至目前,天齊鋰業是全球少數幾個已同時掌握全球最優質的硬巖鋰礦和鋰鹽湖核心資源的公司之一。憑借優質且多維度的鋰資源布局,公司已實現鋰資源100%自給自足。
在中游鋰化工產品產能方面,天齊鋰業在國內外共有五個已建成的鋰化工產品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四川射洪、重慶銅梁、江蘇張家港、澳大利亞奎納納以及四川遂寧,目前綜合鋰化工產品產能8.88萬噸/年,其中:
1)四川射洪生產基地碳酸鋰產能1.45萬噸/年、氫氧化鋰年產能5,000噸/年、氯化鋰年產能4,500噸/年、金屬鋰產能200噸/年。
2)江蘇張家港生產基地是全球首條在成熟運營中的全自動化電池級碳酸鋰工廠,現有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產能。
3)重慶銅梁生產基地現有600噸金屬鋰產能。
4)澳大利亞奎納納工廠(一期氫氧化鋰項目)是全球首個投入運營的全自動化電池級氫氧化鋰工廠,目前建成電池級氫氧化鋰產能2.4萬噸/年,一期項目尚處于產能爬坡期。
5)四川遂寧安居工廠碳酸鋰產能2萬噸/年。另外,公司已啟動江蘇張家港生產基地3萬噸氫氧化鋰項目,同時正在進行重慶1000噸金屬鋰及配套原料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并計劃重啟奎納納工廠二期2.4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將公司中期鋰化工產品產能進一步提升至超14萬噸/年。多年來,隨著公司鋰產品加工業務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擁有長期且經證實的高效和成功的運營業績,公司憑借專業知識和過硬實力,逐漸建立起了國內鋰化工產業的龍頭地位。
在成本控制和垂直一體化方面,天齊鋰業通過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平臺TLEA控股文菲爾德下屬的格林布什鋰輝石項目,經過采礦、選礦一系列流程,將格林布什高品質鋰輝石運送到公司在國內外的五個鋰化合物生產基地,進行鋰產品加工并銷售。得益于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公司實現鋰礦原材料完全自給自足的同時,也實現了較低的鋰產品加工成本。
根據Fastmarkets2023年第四季度數據顯示,全球碳酸鋰現金生產成本曲線呈階梯式增長態勢,天齊鋰業通過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對格林布什鋰輝石礦進行加工,碳酸鋰平均生產成本位于全球硬巖鋰礦提鋰成本線的較低水平。
在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方面,天齊鋰業擁有穩定的優質客戶群,主要包括全球頂級電池制造商、電池材料生產商、新能源整車企業、跨國電子公司和玻璃生產商。近年來,公司與多家鋰電材料、鋰電池制造企業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以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聯動。
此外,天齊鋰業積極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為公司業務拓展新的觸角和反饋,有利于公司在踐行垂直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同時探索產業鏈循環發展的機會。2023年9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天齊鋰業香港擬以認購新增注冊資本的方式參與新能源汽車公司smart Mobility Pte.Ltd.A輪股權融資。截至年報披露日,該項目已完成交割。
同時,天齊鋰業表示,公司將繼續戰略布局新能源價值鏈上的新能源材料及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下一代電池技術廠家,并與之開展更深入的合作關系,例如在前驅體生產、電池回收等業務中進行合作,關注電動汽車和儲能應用領域的投資機會,積極參與下游的投資布局,以更好地應對鋰在新型電池應用方面的未來趨勢。

電池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