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上市公司開展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時,最主要的動力仍然是公司內在發展。

編者按:為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現狀,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自2022年開始每年對A股上市公司開展問卷調查。在地方上市公司協會和各上市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開展2024年度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681份。根據問卷統計情況,我們對A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現狀進行了梳理總結,并形成調查報告。報告摘要如下,供市場各方參考。報告完整版將載于《中國上市公司ESG發展報告(2024)》,并于年底前發布。

上市公司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多重驅動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五的驅動因素分別是創造企業長期價值、監管機構的合規要求、提升品牌與聲譽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的需求、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要求。大多數上市公司開展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時,最主要的動力仍然是公司內在發展,調研結果與2023年趨同。

圖1 上市公司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主要驅動因素

圖1 上市公司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主要驅動因素

決策層面,多數上市公司已確立董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在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中的管理監督作用。69.78%的公司(1173家)明確董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為可持續發展管理監督機構。其中,12.67%的公司(213家)設立ESG專門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或社會責任委員會,負責可持續發展議題識別、監督與管理工作;12.91%的公司(217家)指定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或其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負責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工作。

圖2 上市公司負責管理監督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機構

圖2 上市公司負責管理監督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機構

執行層面,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工作執行架構的構建較為多元。50.09%的樣本公司(842家)設立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部門、小組或具體工作崗位負責相關工作。

圖3 上市公司在執行層面的機構設立情況

圖3 上市公司在執行層面的機構設立情況

制度建設方面,43.72%的公司(735家)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相關制度。其中,19.04%的公司(320家)已經從整體層面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相關制度;24.69%的公司(415家)圍繞氣候變化、水資源管理等具體議題制定了相關制度。

圖4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制度建設情況

圖4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制度建設情況

培訓機制方面,58.00%的樣本公司(975家)建立可持續發展相關培訓機制。其中,9.40%的公司(158家)建立全面覆蓋董事高管、ESG相關部門、全體員工及子公司的培訓機制;38.96%的公司(655家)面向董事高管及ESG相關部門開展培訓。

圖5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培訓機制的建立情況

圖5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培訓機制的建立情況

可持續發展相關戰略制定方面,77.45%的公司(1302家)已開展相關工作。其中,11.66%的公司(196家)已全面識別公司面臨的可持續相關影響、風險和機遇,并從短期、中期、長期建立發展戰略規劃。

圖6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和機遇識別情況

圖6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和機遇識別情況

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推進方面,58.42%的公司(982家)已開展相關工作。有7.91%的公司(133家)同時開展了四項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關工作,13.56%的公司(228家)同時開展了三項。

圖7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戰略實施與推進情況

圖7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戰略實施與推進情況

可持續相關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方面,51.40%的公司(864家)已開展相關工作。有7.14%的公司(120家)同時開展了以上四項可持續發展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相關工作,4.22%的公司(71家)同時開展三項。

圖8上市公司可持續相關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的工作開展情況

圖8上市公司可持續相關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的工作開展情況

可持續發展指標與目標設定方面,37.18%的公司(625家)已設定相關指標和目標。其中,17.73%的公司(298家)同時設立定量及定性的指標及目標。

圖9 上市公司可持續相關指標與目標設定情況

圖9 上市公司可持續相關指標與目標設定情況

64.43%的公司(1083家)已開展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重要性識別相關工作。上市公司識別重要性議題的方法呈現多樣性。57.35%的公司(964家)結合自身經營業務特點,分析判斷議題重要性;48.96%的公司(823家)參考相關主要披露規則、行業標準及評級指標;43.96%的公司(739家)參考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的披露情況;39.74%的公司(668家)通過調研、訪談、問卷的形式,與利益相關方溝通議題重要性。

圖10 上市公司識別可持續發展議題重要性的方法

圖10 上市公司識別可持續發展議題重要性的方法

環境維度,1083家已開展可持續發展議題重要性識別的樣本公司中,普遍認為具有財務重要性或影響重要性的議題為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廢棄物處理,占比均在70%以上。

圖11 上市公司環境維度的重要性議題

圖11 上市公司環境維度的重要性議題

社會維度,1083家已開展可持續發展議題重要性識別的樣本公司中,超過70%的公司認為具有財務重要性或影響重要性的議題為產品和服務安全與質量、創新驅動、社會貢獻、供應鏈安全。

圖12 上市公司社會維度的重要性議題

圖12 上市公司社會維度的重要性議題

可持續發展相關治理維度,1083家已開展可持續發展議題重要性識別的樣本公司中,90.49%的公司(980家)認為利益相關方溝通對公司具有重要性,超過70%的公司認為反商業賄賂及反貪污、反不正當競爭是其重要性議題。

圖13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治理維度的重要性議題

圖13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治理維度的重要性議題

應對氣候變化方面,48.90%的公司(822家)已經開展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其中,32.54%的公司(547家)已識別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14.46%的公司(243家)采用情景分析或其他方式評估公司戰略、商業模式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

圖14 上市公司已經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相關情況

圖14 上市公司已經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相關情況

大多數公司(85.01%,1429家)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措施較為多樣。樣本公司普遍采取的碳減排措施包括優化用能結構、研發和提供綠色技術、綠色產品與服務、重新設計生產流程、升級設備、改進工藝,占比均在半數以上。

圖15 上市公司減少碳排放的措施

圖15 上市公司減少碳排放的措施

上市公司開展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進行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時,主要與股東及境內投資者、客戶、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員工、供應商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交流。有0.54%的公司(9家)與全部九類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交流,42.47%的公司(714家)與五類及以上的利益相關方開展溝通。

圖16 上市公司與利益相關方溝通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的情況(按相關方類型)

圖16 上市公司與利益相關方溝通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的情況(按相關方類型)

信息披露方面,樣本公司除了遵循上市所在地法律法規及交易所自律規則外,參考最多的是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報告(67.49%)。

圖17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報告的披露框架參考

圖17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報告的披露框架參考

樣本公司中,35.69%的公司(600家)參與或回應過ESG評級,64.31%的公司(1081家)暫未參與或回應過ESG評級。

圖18 上市公司參與或回應ESG評級的情況

圖18 上市公司參與或回應ESG評級的情況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上市公司
可持續發展
長期價值